10月27日至30日,第四届东亚环境史大会在南开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澳大利亚等全球106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2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南开,共商人类生态文明大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届会议由南开大学主办,东亚环境史学会联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等多个学术团体共同组织。围绕本届会议主题“文明的生态足迹:东亚与世界”,来自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海德堡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台湾东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世界著名学府及科研机构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生态学家、地理学家、环境科学家以及其它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回顾人类特别是东亚人民的生命历程,讲述人类与天空、大地、海洋、生物和非生物之间不断扩大和深化交往的故事,检视包括东亚文明在内的世界文明与文化曾经遭遇和正在面临着的环境挑战,为深刻认识文明与自然彼此因应、协同演化的复杂生态关系和历史过程,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之道提供东方经验借鉴。传播中国传统生态文明的智慧和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27日,大会开幕式在津南校区举行。南开大学校长、南开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龚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陆新元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南开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副院长王利华在开幕式致辞中说,本次会议凸显“文明”这个关键词,需要“跨越边界、海洋和山川”(2015年会议主题)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分享历史经验,发现“地方实际和全球关联”(2013年会议主题)。相信这次会议,将成为中国环境史学发展的新起点,成为环境史由零碎探讨转向综合思考和整体建构的起点。
本届年会为期4天,在“文明的生态足迹:东亚与世界”这一主题之下设8个论题:“时空过程与历史脉动:东亚文明的起源、展开和转型”“自然环境与社会形态:人口行为、族群组织和国家政体”“自然环境与生存方式:经济体系、物质生产和衣食住行”“环境、资源与技术:材料和能源开发利用及其生态影响”“沧海变桑田:自然和人类力量共同作用下的环境景观变化”“挑战与应战: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灾害、疾病、污染问题”“认知和情感:关于环境的知识、价值观、信仰和审美意识”以及“东亚与世界:跨越陆地、海洋和天空的文化接触与生态关联”。
大会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前理事长王玉庆、堪萨斯大学霍尔杰出荣誉教授唐纳德•沃斯特、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主任胡涛、台湾“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刘翠溶、纽约大学上海分校环境法教授丹尼尔•顾特曼分别围绕“生态文明:我们的思想与行动”“边缘与断裂:通向大历史之路”“从历史视角看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中国大陆东南沿海与台湾的节能减排实践”“正在兴起的比较环境史:中美环境法律和政策的迅速发展”进行5场主题报告。大会还举办“人类世”“历史上的食物与环境”两场多学科对话学术沙龙。大会共发布145篇论文。
永利官网张全明教授与王洪强老师受邀参加了此次会议,并提交了中英文版论文。其中,张全明教授担任“东亚地区历史台风频率与极端干旱事件的复原”小组评议人,并在“资源利用与环境”小组作了题为《宋代植被环境评估:森林覆盖率变化的原因研究》的报告,与会专家还就“土壤肥力与环境之关系”等问题与张老师展开讨论;王洪强老师在“中国古代的环境认知”小组作了题为《楚人植物文化研究》的报告,受到评议人及与会专家好评。此外,永利官网还有数位从事环境史相关研究领域的校友参加本次会议。